民族传统体育谱新篇: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以多元实践绘就传承画卷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凝聚民族精神、滋养文化自信的独特载体。从先民的生产劳作到今日的全民健身,它既是技巧与力量的传承,更是精神与价值的传递。在现代化和都市化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下如何让这些源远流长的体育形式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并焕发新活力?这个暑假,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以服务社会、守护文化、激发活力为核心理念,学院组建师生队伍奔赴龙江大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并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探寻民族体育的现代传承路径。“童心逐夏梦,青春筑体魂”实践队、“拳心民族武术传承”社会实践团和民间传统体育优秀短视频征集活动,这三道不同的风景线,共同勾勒出一幅青春与传统交织的鲜活画卷。
让民族体育的种子,从少年心田萌芽

“童心逐夏梦,青春筑体魂”实践队走进漳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民族传统体育课。投壶的欢呼、舞龙的喧闹、武术的刚劲——这些凝聚着民族智慧与精神的体育项目,在我们队员的带领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课堂洋溢着欢声笑语与浓浓的文化气息。





不同于单一的技能教学,队员们为孩子们讲述每项体育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寓意,让他们明白舞龙不仅是节日的热闹,更象征着团结奋进。孩子们在一次次起跳、挥拳、瞄准中,悄然学会了坚持和协作,也在不知不觉中,与民族体育产生了情感的联结。这是一次有关文化种子的播撒——也许要很多年后,这些种子才会破土发芽,但它将伴随他们成长,生生不息。





用交流与互鉴,延续中华武魂的脉动

在漳浦县这个武术底蕴深厚的地方,闽南师大体育学院“拳心民族武术传承”实践团与本地武术传承人和习练者相聚一堂,场地虽不宽敞,交流的热度却在每一次出拳收势间不断升温。青年学子带来南拳的劲道与太极的柔韵,民间师者传授历经岁月淬炼的招式与口诀。彼此切磋,既是技艺的比拼,更是文化上的握手与答礼。这种面对面的互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民间武术在乡土肌理中的生命力,也让当地人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对民族体育的继承与热爱。南拳的刚烈与太极的从容,在同一片场地相互辉映,体现了不同流派之间的包容与融合。更加可贵的是,这种交流让人们意识到,武术的价值远非竞技和防身,而在于它能凝聚人心、塑造人格、延续文化血脉。



用科技和创意,让民族体育历久弥新
在信息传播瞬息万变的时代,影像已成为文化留存的重要方式。这个暑期,体育学院以“薪火相传体育魂,青春展现民族韵”为主题,发起了民间传统体育优秀短视频征集活动,鼓励学生用镜头捕捉传统体育的瞬间之美,用创意赋予其新的生命力。龙舟争渡的鏖战、摔跤场上的角力、毽球竞飞的灵巧、舞狮腾跃的欢腾,青年学子们不仅用镜头记录了动作的力与美,更呈现了背后的乡土气息、人物情感与文化底色。相比现场转瞬即逝的热闹,影像可以穿越时空,让更多人重新感受那些镌刻在民间的体育故事。
青春与使命同行
这场由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子发起的暑期行动,以三种不同方式共同回答了一个问题:民族传统体育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它的答案,是在孩子的热情参与中播种希望;在武术的交流互鉴中凝聚力量;在影像的留存传播中拓宽生命的长度。在他们的奔走与创作中华民族体育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线下走向线上,从一代人的记忆,变成一群人的共同守护。